便携式声强仪通过测量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声压和质点振速,能直接获取声强矢量(包含大小和方向),这一独特优势使其在建筑声学现场测量中展现出巨大价值,尤其适用于无法满足传统方法苛刻测试条件的场景。
一、吸声系数测量:替代混响室法的现场方案
传统吸声系数测量需在专业的混响室中进行,难以用于现场构件评估。便携式声强仪提供了替代方案。
测量原理与步骤:
原理:采用声强传递函数法。将声强仪的双话筒探头置于待测材料表面前方,测量入射声强与反射声强的矢量差。通过计算法向声强级,可得到材料的吸声系数。
步骤:
在材料前方布置一个或多个测量点(或进行扫描)。
使用一个稳定的声源(如扬声器)发射噪声。
声强仪直接测得不依赖扩散声场条件的吸声系数。
优势与局限:
优势:无需专用混响室,可直接在现场对墙面、吊顶等构件进行测量,结果更贴近实际使用状态。
局限:测量结果受声场条件(非扩散场)影响,在极低频率的精度可能受限,通常作为工程评估和对比的有效工具。
二、隔声性能评估:精准量化传声损失
传统隔声测量需要测试房间满足扩散场条件,且背景噪声要足够低。声强法则突破了这些限制。
测量原理与步骤:
原理:直接测量通过隔墙或构件的声功率。在隔墙一侧,用声强仪扫描整个墙面,测得传入墙面的总声功率;在另一侧,扫描测得透射出来的总声功率。两者之差即为该构件的表观隔声量。
步骤:
在声源室,扫描测量入射到构件上的声功率。
在接收室,扫描测量构件透射的声功率。
计算两声功率级的差值,得出隔声量。
核心优势:
不受背景噪声干扰:由于声强仪具有方向性,能有效抑制接收室侧背景噪声的影响,即使在嘈杂环境中也能进行准确测量。
定位隔声薄弱环节:通过声强分布云图,可以直观地定位“声桥”、缝隙泄漏等隔声缺陷,为改进设计提供直接依据。
总结:便携式声强仪为现场声学测量提供了革命性的工具,使吸声和隔声性能的快速、定向评估成为可能,特别适用于建筑质量验收、故障诊断和既有建筑改造。